蒙特梭利幼兒園近年來蔚為風潮,猶如雨後春筍般成立,但有多少人真正懂得「蒙特梭利」這四個字所代表的意涵呢?「蒙特梭利」教育法的主要特色又是什麼呢?以下就為大家做最深入淺出、言簡意賅的說明,簡介「蒙特梭利」的由來與主要理念,內容皆根據蒙特梭利原著《蒙特梭利教學法》與《童年的秘密》這兩本書整理而成,絕對值得您參考。(附影片)
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
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
![]() |
蒙特梭利出生於十九世紀的義大利,父母親皆為高級知識分子。 |
瑪麗亞.蒙特梭利(Maria Montessori, 1870-1952)是義大利第一位女性的醫學博士。她在取得博士學位後,曾於義大利的國立精神矯正學校從事兩年多的指導工作,對教師進行有關弱智兒童觀察和教育的特殊方法的訓練。結果這些孩童在其指導下竟然通過了公立學校的考試,表現一點都不輸給正常的孩子。
![]() |
蒙特梭利決定攻讀醫學,這對當時的義大利女性來說,是一項罕見的創舉。 |
![]() |
1896 年,蒙特梭利取得羅馬大學(the University of Rome)醫學博士學位。 |
到了 1907 年,由於受到羅馬模範公寓協會(Roman Association fro Good Building)主席的邀請,她出任了羅馬聖洛倫佐(San Lorenzo)地區(當時羅馬最貧窮勞工階層居住的地區)的「兒童之家」幼兒園之督導工作。沒想到,在其指導下,這群三到七歲的學齡前孩子,居然很快地從原本愛破壞公物的搗蛋鬼,變成了自動自發循規蹈矩的好孩子。蒙特梭利教學法也因此廣為受到注目與流傳。
![]() |
在其指導下,「兒童之家」的小孩充滿熱情、專注於學習、自動自發且自律。 |
![]() |
目前,蒙特梭利教育法已在全球廣為流傳,包括英國皇室的小孩也都是接受蒙特梭利教育長大的。 |
以下就為大家簡介蒙特梭利的主要教育理念。
1. 解放孩子的本能
蒙特梭利的理念深受佛洛伊德(Sigmund Freud, 1856-1939)的心理分析學啟發。佛洛伊德認為,成人的精神病與小時候本能願望被壓抑的經驗有關。長大後,這些被遺忘的苦痛仍在潛意識裡,不經意地影響成人的心理狀態。因此心理分析學家透過探查病患的潛意識來治療精神疾病。
![]() |
佛洛伊德是心理分析學(psychoanalysis)的創始人,其理論啟發了許多後來的學者,被譽為近代最有影響力的思想家之一。 |
![]() |
潛意識的存在也成為心理分析學的「夢的解析」之理論基礎。 |
蒙特梭利認為,既然如此,預防勝於治療,何不試著解放孩子的本能?所有生物,在誕生之後,都具有讓自己與下一代生存下去的本能。例如,雌蝴蝶要產卵時,出於母性本能,會把卵產在陰暗隱蔽的地方;蝴蝶幼蟲出生後,由於幼蟲會經歷一段對光線敏感的時期,因此這時候的幼蟲就會被光線吸引而爬到樹尖吃嫩葉。同理,如果兒童不能在各個敏感期按照本能行動,不但失去了學習與發展的機會,甚至可能埋下了日後心理疾病的種子。
2. 尊重孩子的自由
![]() |
自由的活動對兒童來說非常重要,尤其是自由的運動,因為運動是個人建立與外在環境關聯的方法,能夠自由運動才能形塑自我與發展自我。 |
除了制止兒童打擾別人以外(個人的自由以不影響別人的自由為前提),應盡量允許兒童自發的行為,因為能夠自由運動與行動的兒童,才能發展智慧與進行自我實現,尤其盡量不要打斷兒童欲達成某個目標所做的連貫行為。不用擔心因此而失去紀律,因為自由與責任是一體的兩面。能自行決定才能自行負責,而能夠負責,才能自律。
「秩序和紀律與自發性密不可分。」
「人要承擔各種責任,必須堅信自己是行為的主宰。」 ------瑪麗亞.蒙特梭利
3. 培養孩子的獨立
兒童做事的節奏與成人截然不同。用最短的時間,以最直接的行動達到目的,成人稱為「事半功倍」,然而,兒童卻可能傾向於不斷重複做著成人眼中毫無意義的工作。因此,當成人看到兒童費力而徒勞的行動時,往往傾向替他完成,但同時卻也扼殺了兒童探索、學習、發展與建立自尊的機會。
![]() |
成人應該成為教小孩做事的教育家,而非幫小孩做事的僕人,雖然前者顯然較難也需要較多的耐性。 |
「教師應該是被動的。」
「消除自己的權威,讓兒童變得主動。」
「對兒童無用的幫助是最初所有精神壓抑的根源。」 ------瑪麗亞.蒙特梭利
4. 營造良好的環境
兒童的需求與活動往往不見容於成人世界的社會環境,因此,營造一個適合兒童活動的環境非常重要,除了考量安全性以外,也必須像孟母三遷一般,盡量排除各種可能的壞榜樣或者會讓孩子分心的事物。此外,包括床、桌椅、櫥櫃等物品,都必須盡量適合孩童的使用與活動。兒童能自己使用各項物品,才能依照本能去自由且獨立地完成各項有意義的行動。而且,兒童小手的工作(活動),對其發展非常重要,需要有形的物體與之配合。(對兒童來說,能夠幫助其發展自我的活動都可稱為他們的「工作」。)
![]() |
孩子們在「兒童之家」的工作實況。 |
「消除了雜亂和多餘的東西,兒童的興趣和專注便油然而生。」
「解決(成人與兒童)衝突的辦法是為兒童創造一個能讓他們有更多表現的環境。」 ------瑪麗亞.蒙特梭利
5. 以仁愛取代獎懲
如果孩子乖巧懂事,必須是因為受到生命的自然傾向所引導,而不是因為大人所給予的額外獎勵或懲罰。因為,額外的獎勵,會讓兒童看不到其工作的真正重要目標與完成工作的喜悅;額外的懲罰,則只會讓孩子把重點擺在如何逃避懲罰。體罰則當然更不妥。一個從小接受蒙特梭利教育長大的孩子,會在不斷自我實現的同時,自然而然地表現出循規蹈矩的行為,而非滿腦子想著各種大人訂的規矩以及相對應的懲罰。因此,教師只須心懷仁愛,營造一個合適的環境,排除各種可能妨礙孩子發展的障礙,以及被動但溫暖且適度地回應孩子的需求。
![]() |
如果成人過度強調規矩與懲罰,可能反而造成引誘孩子做壞事的後果。 |
「還有什麼比傷害和毆打孩子更粗野的行為嗎?」
「教師要發自內心地摒棄發怒和傲慢的心理,應該知道謙卑和心懷仁愛。」 ------瑪麗亞.蒙特梭利
各位家長,您是否認同前述的蒙特梭利教育理念?假使認同,仍要精挑細選並仔細評估:打著蒙特梭利口號的幼兒園,是否都有貫徹執行這些理念呢?如果沒有,那麼,對於在不當教育理念下長大的孩子來說,蒙特梭利式的混齡教育制度可能反而容易產生大欺小的霸凌文化,此外,「蒙特梭利」也可能變相成為只重視教具學習成果與要求紀律的代名詞,或甚至可能發生虐童案,不可不慎。
😺:喜歡我們的文章嗎?記得到我們的臉書專頁按讚哦~ 您的鼓勵是我們最大的動力來源。
留言
張貼留言